中国教育科研网 - 助力实现中国青年创业梦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新闻 > 正文

福建省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改革暨产教融合发展研讨会成功召开

eol 发布于2025-07-03 14:03:28 教育新闻 654 次

6月30日,由福建省教育厅指导,福建省高校产业学院发展联盟、福建理工大学主办,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文华在线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福建省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改革暨产教融合发展研讨会”在福州召开。

本次会议以深入贯彻落实二十大“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为核心,汇聚福建省教育厅代表、省内40余所高校校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人工智能领域权威专家、头部企业技术骨干等200余位嘉宾,围绕“AI+教育”生态构建、产教融合机制创新、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度研讨,切实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强国建设,助力产教融合深度发展,更为福建省乃至全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注入新动能。

政产学研协同聚力

赋能福建产教融合新生态

福建省教育厅副厅长黄建顺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已成为教育变革的核心引擎,国家已将“人工智能”列为教育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并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教育数字化战略。福建省教育厅副厅长黄建顺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福建省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发布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十条措施,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加快构建福建特色的“人工智能+教育”新生态。当前,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已从技术辅助跃升至重构教育生态的关键期,其核心在于打破传统教育与产业需求的壁垒,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未来,福建省将强化顶层落实,深化产教融合,破解人才供需矛盾,同时坚守数据安全与伦理底线,推动科技与人文教育融合,共同构建个性化、智能化、福建特色的高教新形态,为教育强省强国注入澎湃动力。

福建理工大学校长韦建刚

高校作为教育、科技、人才交汇点,需聚焦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改革,构建产教融合新格局。福建理工大学校长韦建刚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福建理工大学以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为指引,切实推动AI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积极布局数智赋能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等领域,并汇聚各方力量构建数智化转型生态,奋力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理工大学。同时,他呼吁各界同仁深化交流,共探人工智能与产教融合的新路径,为构建福建特色“人工智能+教育”新生态作出积极贡献。

华为中国政企教育医疗系统部部长卢永平

当前,人工智能正重塑教育生态,AI技术研究等领域的人才短缺,正将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推向破局的战略高地。华为中国政企教育医疗系统部部长卢永平在致辞时表示,华为以“技术赋能+生态共建”双轮驱动,在福建深化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果:推动鲲鹏计算产业生态发展,建设福建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并孵化适配教育场景的昇腾AI方案;携手厦门大学等高校构建AI应用,形成规模化示范效应。未来,华为将以“加快共建产业学院、推进校级自主创新算力平台建设”为抓手,积极探索AI赋能教育转型路径,助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落地的同时,为福建省培育更多数智人才,夯实福建数字经济发展根基。

同济大学党委书记郑庆华

人工智能作为引发科技与产业变革的新质生产力,正重塑科研范式、教育形态及人类文明,但其在创造力、情感、道德等核心领域仍存局限。同济大学党委书记郑庆华在题为《人工智能何以赋能教育转型发展》的报告中强调,培育引领变革的创新人才需构建教育全要素转型框架:理念层面坚守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的融合,模式层面借力DeepSeek等大模型重构知识生产体系,手段层面发展精准教学与智能管理,场景层面开拓沉浸式学习等新空间,生态层面则需筑牢算力、数据、算法的安全底座。基于这一理论,同济大学提出了“1+N+1”赋能路径,通过设立工程智能、医学人工智能等五大交叉研究院推动学科重构,并实施“学科创新赋能、AI+X师资培育、数智治理完善”三大行动,为新工科人才培养提供可复制的改革范式。

多元主体协同创新

构建福建产教融合新范式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施大宁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施大宁在报告中认为,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需要构建"新理念、新体系、新范式、新内容、新治理"五位一体的智慧教育框架,并且注意基于教育的本身和学生需求评估新技术的运用。同时,面对AI引发的"智慧涌现"现象,高校需要通过产教融合实现“共同招生、共同培养、共同选题、共享成果、师资互通、课程打通、平台融通、政策畅通”的"四共四通",构建产教深度融合的卓越工程师学院,培养兼具批判思维与跨界整合能力的卓越工程师,方能应对智能时代的挑战与机遇。

福建理工大学副校长刘国买

福建理工大学副校长刘国买在报告中强调,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是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解决产业与教育脱节问题的重要举措,应当遵循“坚持中国特色、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产业为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时代导向”五条原则和“结构分解、多尺度管理、投入产出与合作博弈分析、力的合成、数字思维”五大方法。他分析了首批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的实践案例,认为“特色传承、产业为要、与区域共生、学科交叉融合、跨界发展”是现代产业学院五大特征,并介绍了福建理工大学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发展历程和建设实践,指出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核心在于通过资源整合能力、优化运行机制,以此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教授王隆杰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教授王隆杰表示,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与华为通过“九个共同”合作模式,深度融合产教资源,共同培育ICT高端技能人才。通过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与教材,并建设实训基地,深职大已培养出340名通过华为HCIE认证的学生,其中不乏全球及全国高职院校首个认证获得者,以及华为ICT大赛中全球特等奖获得者,充分展现了该合作模式下的教学成果。这一模式不仅形成了职业教育“课证共生共长”理念,更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供了可借鉴的标杆范例。

华为中国政企教育医疗系统部副部长袁亚儒

华为中国政企教育医疗系统部副部长袁亚儒表示,华为依托“鲲鹏+昇腾”全栈自主创新技术体系,构建“算存网云安智”教育数字基座,围绕“人工智能+教育”,推出覆盖智慧教学、科研计算与校园管理的全场景“1+3”解决方案。目前全国2000余所高校已应用华为教育数字化服务,其中上海交大、东南大学等10余所顶尖高校基于昇腾平台部署校级AI算力中心,实现教学效率提升30%、科研创新加速。未来,华为将继续致力于自主创新,更好地服务高校的科研创新、教育教学、智慧校园建设和人才培养,助力我国教育产业的快速发展。

人民网文华在线董事长金善国

人民网文华在线董事长金善国表示,依托华为昇腾算力、鸿蒙生态、DeepSeek大模型的自主创新技术底座,文华在线推出了“三融合”智慧教学解决方案,通过“线上+线下、校内+校外、AI+教学”深度融合,构建覆盖教学全场景的智能化体系,全面赋能高等教育改革。目前,AI智能体等方案已在天津大学、山东理工大学、浙江树人大学等地落地实践,形成动态知识库等六大核心能力,通过鸿蒙生态实现教学全场景互联,为高等教育的数智化转型树立可复制的标杆范例。

当天下午举行了产教融合发展暨产业学院建设交流论坛,福州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夏岩、华侨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欧聪杰先后作了主题报告,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武夷学院圣农食品学院等两家产业学院代表分别介绍了建设经验和特色做法,各参会代表围绕大会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福建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黄文华对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推动工作作出部署,强调要瞄准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需求,发挥现代产业学院特色优势,探索多学科交叉融合、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加快打造教育高质量发展样板、数字教育赋能牵引高地,为新时代新福建建设贡献教育力量。

此次“福建省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改革暨产教融合发展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标志着福建省在探索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更以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实践,为全国教育数智化转型提供“福建范式”。展望未来,福建高等教育必将以此次会议为起点,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浪潮中勇立潮头,打造出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福建范式”,为教育强国建设注入澎湃的东南动能。

转载请注明来源:福建省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改革暨产教融合发展研讨会成功召开

本文永久链接地址:http://www.eol.ac.cn/post/5214.html

郑重声明:
本站所有内容均由互联网收集整理、网友上传,并且以计算机技术研究交流为目的,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与商业用途。若您需要商业运营或用于其他商业活动,请您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
我们不承担任何技术及版权问题,且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
如无法下载,联系站长索要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